禍福之道異居之,由是為或自修途,為天下之或而消益是為福道,藏自私之利而傷眾是為禍道,人者當于除私之道行其所事,幸道由然自修,故生活之途並非禍福,而為人者意識所向之業招是也。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六十三)
禍福之道異居之,由是為或自修途,為天下之或而消益是為福道,藏自私之利而傷眾是為禍道,人者當于除私之道行其所事,幸道由然自修,故生活之途並非禍福,而為人者意識所向之業招是也。
禍與福是截然相反的,雖然它們處在不同的位置上,但是禍與福都是我們人自己去找的,天下所有的人都要在禍或福之中生活,如果你為天下的人謀利益,給他們創造幸福,這就是你自我所行的福道,世人將由是之道返回福報於你。那麼,你若藏著自私自利的心而去傷害他人,這就是禍道,世人亦將會反報傷害於你,凡是作為一個人,在除卻自私的境界當中,行一切事情,給他人帶來利益,這自然就是一種幸福之道,或者說是自修幸福之道的一種方法。因此,禍與福並不是生活強加在人的身上的,而是人們自己意識和行為去感召來的。我們的意識和行為是為公眾而謀利益的,自然是福;我們的意識和行為自私而為己,歸根結底,肯定是禍,因為人們是敬善而反惡的。
第三世多杰羌佛開示:菩提心是廣義所緣諦相,對佛陀而言是三身四智,當體無上正覺菩提心。對菩薩而言是大悲弘法利有情。對證悟者而言是離絕諸相戲論,當體本來面目,即空妙有之諸法實相。對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,願其學佛解脫。
有一則公案,第三世多杰羌佛於藉心經說真諦裡面以講經說法方式,開示的佛教故事:
永嘉禪師說了這麼一句話:「我師得見燃燈佛,多劫成為忍辱仙。」釋迦牟尼佛是燃燈佛為祂授記為釋迦牟尼世尊,成佛將成為釋迦牟尼佛。但在得見燃燈佛以前,是多劫就成為忍辱仙人了,然後最後才成佛的,你說忍辱好高?歌利王割截身體一例可以說明。羌佛曾經開示:「我們人間一年,天上、四大天王才一天,四大天王的一年,忉利天才一天,忉利天三十二萬年才稱為一個小劫,九十六萬年才是一個大劫,忉利天的九十六萬年才稱為一劫。」
當年釋迦佛陀是修行人,歌利王是打獵的,一隻狼就被追來沒有路了,牠從釋迦世尊的面前跑過,狼當時就鑽在一個茅草籠裡頭去藏起來,釋迦世尊呢就看到牠鑽進去了。歌利王追來以後就問:「行者啊,修行人啊,你看到一隻狼從這兒過沒有?牠朝哪裡跑的? 」他帶了很多人、鷹、獵兔、狗,釋迦世尊就被逼到沒有辦法了,因為佛是不打妄語的,祂要說沒有看到就是妄語了,那麼要說看到,那只狼馬上就要被殺死,就要殺生的嘛,所以說就只有呻吟,歌利王就說:「嗯,你這個行者太怪了。」連問幾遍祂都是如此,因此就用劍把世尊的手臂砍下來,砍下來以後啊,佛當然不是一般人,祂的手又生出來了,但佛的忍辱到什麼程度?從來沒有嗔恨之心,而當時就發心:「此人太惡,不能留在這兒輪迴之中,如果我一當成佛,第一個我就要渡他。」最後,這個歌利王啊,在佛在世這一代,果然佛就第一個渡他—–五比丘之一的憍陳如,佛就把他渡了。
佛的願從來是如此,從來沒有虛假之妄。能忍辱,魔障自然就會遠離你。所以說,佛陀的教義是佛弟子學佛的依據,儘管忍辱,還要隨時、晝夜六時予以精進用功!
第二則文殊菩薩的故事 ─ 貧女乞齋 (學習平等心)
五台山位於中國,為佛教四大名山之首,是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。文殊師利菩薩有名妙吉祥菩薩,號稱諸佛之母,菩薩之師,為了引領眾生獲得妙智慧、妙吉祥,文殊菩薩分身塵剎,經常隨緣度化,並多在五台山應機說法,今日大塔院寺內供奉的文殊法(髮)塔,即為紀念文殊菩薩化身為貧女乞食,教化眾生而興建。
南北朝後魏時代,五台山大孚靈鷲寺,每到春天的三月,便會以例舉行無遮齋會。無論出家在家,善男善女,老少貧富,做官之人,乞討之人,一律都可以參加,飽食一餐,平等施食,以表佛法平等,無人我之分別。眾多善男信女在當天,一人或者多人,偕老攜幼,焚香做禱,至誠禮拜。
這天,來了一位貧苦的婦人,懷裡抱著一個幼童,手裡牽著一位孩童,後面還跟著一隻狗,孤苦無依,身無他物,也隨眾人來到了靈鷲寺的齋會現場。婦人自感身無分文,沒有什麼可以供養菩薩,又不好意思白吃齋飯,便嘆了一口氣,從懷裡掏出一把剪刀,順勢剪下了自己的一縷秀髮,以作供養。
貧女來到住持的面前,雙手合十,對寺里的住持說道:「我只有這些頭髮供養三寶了,請不要拒絕。」雙手遞向住持,住持稍微一愣,看了看貧女,又看了看婦人帶的兩個孩子,再看了看隨行的狗。「好的,那就收下了」,住持接過秀髮,轉身交給了一旁的小沙彌。隨後對貧女說:「施主是從哪裡來的呢?」貧女略一沉思:「從來的地方來。」住持一聽,眉頭稍微一動,在一旁的小沙彌也感到驚愕。
貧女雙手合十說道:「我還有些急事,要到別的地方去,能否先分一些飲食給我。」說時指著不遠處正在齋食的地方,此時眾人也在排隊等著齋食。住持看了看,就對貧女說:「好的」。便走到分發齋食的地方,端來三碗齋食給予貧女和兩個孩子。
兩個孩子一臉歡喜的接過齋食,住持看著也滿歡喜。此時那隻狗卻咬著貧女的衣角,搖尾乞憐,牠也想要吃點東西。貧女看了看,對住持說道:「還有我這隻狗,也請師父給點東西吃吧,它也需要吃點東西才行。」那隻狗叫了一聲看向住持,住持看了看那隻狗,”嗯”了一聲,便去取些食物給了貧女。貧女接過食物給了狗,對著它道:「吃吧」。
隨即貧女轉過身來,對著方丈說道:「我肚子裡還有小孩,他也需要一些食物來吃。」住持這時略一停頓,隨即不悅的指著貧女道:「妳來這裡請求出家人布施齋飯,卻貪得無厭,是何道理?你肚子裡的小孩根本還沒有出生,難道說他也能進食嗎?可是你卻求索再三,不覺得太過分了嗎?」,此時一旁的眾人發現這邊發生的事情,三兩相聚聚攏過來。
貧女被斥以後,不氣也不惱,念出四句偈:「苦瓜連根苦,甜瓜徹蒂甜,三界無著處,致使阿師嫌。」
說時這首偈語,天空響起了仙樂,貧女面容和悅,身上也散發著祥光。
「眾生因為內在的智慧光明,被煩惱所障蔽,而起惑造業,招受苦報,諸佛菩薩卻因為開發出本具的智慧,故於一切時處皆得自在,雖然我對諸法已不起愛憎分別,但今日卻遭到了您的譏嫌。」
說完,忽然騰空而起,原來貧女是文殊菩薩化身,二個小孩為二童子,黃狗為金毛獅子。文殊菩薩騎到獅子身上,在雲光縹緲,若隱若現中,菩薩又復說偈:「眾生學平等,心隨萬境波。百骸俱捨棄,其如愛憎何。」音聲傳遍整個五台山,花草樹木,飛禽走獸,皆聽得菩薩的教化,俯首做拜。
此時五台山齋場一片轟動,齊跪在地而向空中乞告:「大聖願意向我等顯示佛法平等,我等誓願奉行。」這時,文殊菩薩於空中又說下四句偈:「持心如大地,亦如水火風,無二無分別,究竟如虛空。」說罷隱雲不見。為紀念此事,便在設齋處修建了一座塔,將三尺青絲埋在了五台山塔底,起名為「文殊法(髮)塔」。
千百年來,貧女乞齋的事蹟,留給世人無盡的啟發,眾人應該學習平等,心境不要跟著現實的世界而轉,眼睛所看到的,未必是真實的。我們應該珍惜,擁有難得的人身,慶生逢佛陀真身降世的世代,不但要護持,更要好好學習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如來正法,要有平等心、慈悲心、智慧心,好生修行,同時也要學解脫大手印的佛法,依著佛陀教義,修學八基正見,正法宏開,任何人都可以學習到真正如來正法。